大半夜,3 歲的孩子突然高燒 40 度,緊接著雙眼上翻、四肢抽搐、口吐白沫...... 這可把一家人嚇壞了。驚慌失措的奶奶趕緊往孩子嘴里塞手指,試圖防止咬舌;爺爺則使出渾身力氣掐人中穴,想讓孩子緩過來。但事實上,這些看似 “救命” 的操作,卻可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,甚至導致口腔損傷、窒息等嚴重后果。
據專家介紹,約 90% 的熱性驚厥會在 5 分鐘內自行停止,家長此時的正確處理比盲目干預更為關鍵。當孩子突發驚厥時,每一個動作都關乎孩子的安全與健康,下面這份科學應對指南,請各位家長務必收好。
驚厥現場:家長必做 “四件事”
保暢通:側臥清口腔
立即將孩子放平,頭轉向一側或保持側臥位,這樣可以防止嘔吐物堵塞呼吸道,避免孩子出現窒息危險。
輕柔地清除孩子口鼻分泌物,但不要深入口腔,以免引起孩子不適或造成二次損傷。
解開孩子的衣領、圍兜等束縛物,保證呼吸通暢。
不約束:避免強制制動
切勿強行按壓孩子的抽搐肢體,這種暴力行為可能引發骨折等二次傷害。
不要向孩子口中塞入任何物品,如湯勺、毛巾、手指等,不僅無法阻止驚厥發作,還可能造成口腔損傷、牙齒斷裂等問題。
別再掐人中、灌藥了,這些方法不僅毫無作用,反而會增加孩子的痛苦和受傷風險。
防受傷:營造安全環境
在孩子頭部下方墊上軟枕或衣物,減少頭部與硬物的直接接觸,降低受傷幾率。
迅速移開孩子周邊的尖銳、硬質物品,避免孩子在抽搐過程中碰傷、劃傷。
保持周圍空間寬敞通風,減少人群圍觀,為孩子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。
記三時:關鍵信息記錄
準確記錄驚厥開始時間、持續時長以及發作時孩子的具體癥狀表現,這些信息對于醫生后續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驚厥停止后:關鍵處理步驟
必須執行
維持側臥位 :讓孩子繼續保持側臥位,直到完全清醒,確保呼吸順暢,防止嘔吐物反流導致窒息。
物理降溫 :用溫水擦拭孩子的頸部、腋窩等部位,幫助孩子降低體溫,但切記不要使用酒精,以免對孩子嬌嫩的皮膚造成刺激或引起其他不良反應。
及時就醫 :即使驚厥發作時間短暫,也建議盡快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,查明發熱原因,排除腦膜炎、腦炎等嚴重疾病的可能性。
嚴格禁止
錯誤操作 1 :不要喂食喂水,孩子在清醒前喂食喂水極易引發窒息, endanger孩子的生命安全。
錯誤操作 2 :不要立即給孩子洗澡,否則可能誘發驚厥二次發作。
錯誤操作 3 :避免采用捂汗退熱的方法,這會使孩子體溫升高,加重脫水風險,不利于孩子的恢復。
就醫準備:攜帶 “三項記錄”
體溫日志 :詳細記錄孩子發熱的時間、峰值溫度以及退熱藥的使用情況,以便醫生全面了解孩子的病情發展過程。
發作視頻 :如果條件允許,可以用手機拍攝孩子抽搐發作時的視頻,這將成為醫生診斷的重要依據,幫助醫生更準確地判斷孩子的病情和驚厥類型。
病史清單 :整理好孩子近期的疫苗接種情況、感染史以及家族驚厥史等相關信息,為醫生的診斷提供全面參考。
專家釋疑:熱性驚厥三大關鍵問題
會損傷大腦嗎?
大多數單純的熱性驚厥不會導致腦損傷,家長們不必過度擔憂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孩子同時伴有高熱不退、嘔吐頻繁、精神狀態差等癥狀,或者有腦膜炎、腦炎等可疑癥狀,應高度警惕,及時就醫排查相關疾病。
未來復發概率?
熱性驚厥的復發風險大約為 30%。如果孩子首次發作年齡小于 1 歲半、有直系親屬熱性驚厥病史,或者發熱后 1 小時內體溫驟升過快,復發的風險相對會更高一些。
需要進一步檢查嗎?
對于首次發作的孩子,如果出現單側肢體抽搐、驚厥持續時間超過 15 分鐘、24 小時內反復發作 2 次及以上等情況,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檢查,如腦電圖、腦部影像學檢查等,以便明確病因,排除其他潛在的神經系統疾病。
專家提醒
熱性驚厥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急癥之一,多與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。面對孩子突發熱性驚厥,家長的核心任務是做到 “三保”:保呼吸道通暢、保環境安全、保信息完整。切勿被恐慌沖昏頭腦,采取強行撬嘴、按壓肢體等錯誤的干預措施,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,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。冷靜觀察、科學記錄孩子的癥狀表現,及時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,才能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