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的一個午后,急診科接到一個求救電話,去站街出急診。電話催的有點急,支支吾吾的也說不清楚,就是催著讓趕緊過去。其實我心里大致有數,人可能是不行了,只是等著我們過去給個說法(給有些家屬一個安慰)。到了現場,事實跟預料的一樣,一個中年婦女,躺在一個男人的懷里(妻子丈夫),面色焦急的他還在給妻子掐著人中,而患者的身體已經冰涼……
死亡的現場不知去過多少次,但這樣的事情卻還在發生著(掐人中救人)。我不知道到目前為止還有多少人認為“掐人中”是比“心肺復蘇”更有效的急救方式。總之,在我去過的急救現場中(心跳驟停),大多數人都在用“掐人中”而不是“心肺復蘇”。也許,心肺復蘇術算不上是多么高深的急救手段,但在醫學高度發展的今天,它是唯一的在心臟驟停病人身上最有效的急救方式。或許未來我們會有更多、更科學的方式來取代它,但目前,不可否認它依然是最有用的,沒有之一。但懂得它、使用它的,除了醫護人員,沒多少人知道。
多少年過去了,我們的醫學也取得了長足發展,從單純靜脈輸液到骨髓腔輸液,應急包從各種開胸開腹手術到微創介入……我們的醫學越來越進步,越來越強大。而作為醫學中的急救領域,急診醫學從無到有,急救站從零零散散的摸索到全國急救網絡的建立,我們的急救建設已經在全世界領先。盡管如此,對比起國內外的急救成功率,我們仍然落在后面(美國25%,我國不足1%)。
我們的急救真的不行嗎?事實上,我們缺的并不是急救,缺的只是那些正確的急救,充滿勇氣和責任的急救。我們在醫學技術上不斷不斷進步,卻沒能讓國民有更好的急救意識和觀念。事實上,我國是從不曾缺乏醫學科普教育的。當我們的醫護人員去做免費義診的時候,前來聽課的人少之又少,如果沒有小禮品的發放,甚至就無人問津。然而我經常在上班的路上會看到,那些打著治病幌子的保健機構在沒開門營業的時候就已經有“信徒”們排起了長隊,隊伍都能排到馬路上影響車輛的通行,聽課之人個個虔誠,推銷的產品動輒幾千上萬,夠買之人爭先恐后,因為“治病”要緊;那路邊的隨便一個免費量血壓的,都能給前來問診的人診斷高血壓并推薦用藥,應急包然而,卻少有人愿意按著醫院里醫生最正規的建議治療。
我們不注重健康嗎?我看不是。我們只是缺少學習正確醫療方式的態度。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看著這到處“治疑難雜癥”的小廣告、看到大街上一些穿著白大褂“把脈問診”開藥的亂象時,我們已經不知道誰真誰假,有多少人不是還在這樣做著:癲癇病犯了往嘴里塞東西導致窒息死亡的、發燒了涂酒精散熱導致酒精中毒以及雙硫侖反應的(服用過頭孢菌素等相關藥物后)、燒傷了往身上大量涂牙膏或者別的偏方造成延誤病情的……
我們是聰明的,我們會變著法的用最省錢的方式來看病,卻不懂的,治病救人,不是單純的打針輸液、抽血拍片,我們大多數人還停留在過去的急救理念里,過去的看病治病中。竟然還能被一些影視劇的救人鏡頭所蒙蔽(掐人中)。在2017年的今天,你還認為你懂的那些醫學常識和治病理念正確嗎?我們現在甚至連打個120求救電話恐怕都不會吧,有多少人在打120電話的時候真正的說清楚了病人的地址、病人的一般情況、以及我需要做點什么等等這樣的問題?
別讓錯誤的和陳舊的急救觀念阻礙了我們救治親人的腳步,學習正確的醫學知識和看病常識,需要我們每個人發自內心的勇氣與責任,更需要求知的愿望和本能。